客服中心
深度竞品分析报告:微信读书和网易蜗牛读书
使用微信读书一段时间了,对于这样一款比较简洁,同时以出版书籍为主要内容的移动阅读应用还是很喜欢的。然而微信读书依旧有很多值得改进的空间,因此本文挑选了和微信读书比较相似的网易蜗牛读书,在功能层面和场景使用流程层面,进行深度的竞品分析,希望可以为微信读书的产品迭代提供意见。
本篇竞品分析报告的分析目的是想通过对核心用户高度相同,且在特定场景下,挤占用户需求和时间的竞品,在功能架构和场景使用流程这两方面的分析,同时参考两者的版本迭代记录,来为微信读书的版本迭代,提供改进思路与灵感。
二、选择竞品本次竞品分析选择网易蜗牛读书作为竞品,原因如下:
产品定位相似:微信读书是一款基于微信关系链的社交+阅读的移动端阅读应用,在为用户提供极致阅读体验的同时为用户推荐书籍,查看好友读书动态及与好友讨论在读书籍等。网易蜗牛读书则是为同样热爱阅读的用户构建由“领读人”荐书的全方位立体化的阅读社区,在满足不同阅读层次用户的阅读需求的同时提供沉浸、简洁的移动端阅读应用。
目标用户相似:微信读书和网易蜗牛读书的目标用户,都是喜欢通过移动端阅读通识性出版书,对书籍质量要求较高,关注自我提升,乐意为知识付费的一二线城市用户。
不同的是,尽管二者都是社交+阅读的阅读应用,侧重点却不太一样。微信读书是依托微信的社交关系链拓展至阅读,而网易蜗牛读书则是先阅读再通过相同兴趣建立起社交关系。
此外,网易蜗牛读书在培养用户阅读习惯和阅读深度上,采用了别出心裁的每天免费阅读一小时和购买读书时长的方式,相对于微信读书更侧重社交元素的定位,网易蜗牛读书在阅读体验的侧重对于微信读书也有不错的参考价值。
本次竞品分析选择的微信读书版本为2.4.1,网易蜗牛读书版本为1.6.0。
三、竞品分析 1. 用户分析1.1 核心用户对比
核心用户即最忠诚和粘度最高的用户,微信读书和网易蜗牛读书的产品定位相似,故核心用户差别不大。两者的核心用户都是阅读时长上百小时,阅读书籍数目种类繁多,且有持续地创造内容的用户。
相对于微信读书核心用户和非核心用户区分的不明显,网易蜗牛读书则形成了分为领读人和普通读者的区分明显的社区,这种社区内的交流互动更加频繁,形成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对喜爱阅读的用户有更强的吸引力。
1.2 主流用户对比
微信读书的主流用户,基本上是由微信引流而来,大部分用户是通过朋友圈分享的赠书活动,读书时长排名等跳转而来,对产品的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认知度不高。另外,和因阅读聚集形成的社区不同,由微信导入的这批用户并非深度阅读的爱好者。
网易蜗牛读书的主流用户,大部分是通过网易平台、知乎回答、应用推荐、好友推荐等渠道导入,相比于微信读书的用户对阅读的要求更高,也更愿意在读书上花更多的时间。在运营模式上的创新,也使得在上线一年的时间里,获得了大量的移动阅读爱好者的关注。
1.3 用户需求场景对比
对于阅读场景进行分析,有助于找到用户使用产品的流程和不同级别用户较常使用的功能,从而对产品改进提供有效的思路。
在这里参考了另一位作者的分析方法:
将阅读场景拆分为三大元素:时间段、阅读状态和目的,再将这三大元素再具体划分为:时间段-碎片时间和整块时间,阅读状态-看到一半,看完一本书,没有在看的书,目的-继续看书,找新书看,发表想法/问答/书评/笔记。
再根据用户级别的不同,以及各场景在不同用户中出现的概率不同,赋予不同的权重然后计算出现概率最高的场景。
具体如下:
微信读书的核心用户和主流用户区分不太明显,因为核心用户中有很多是主流用户转化而来,而另一部分则是由优秀公众号、书籍作者及签约的讲书人组成,这一部分严格来说不能算是用户而是主要负责创造内容或者吸引关注的。因此,在各场景中的权重分布基本相同,除了目的的权重有些许不同。
相关推荐: